患者无诱因头部歪向右侧,原因为何

时间:2018-1-1 22:57:1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主要症状及体征

性别:女

体格状况:22岁。年9月25曰入院。

无明显诱因发生头部旋转向右侧两月余。

患者于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头部旋转向右侧,终日如此不能自持,先后至东莞医院就诊,经查诊断为“痉挛性斜颈”,经肉毒素注射、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效果不佳来诊。初诊时症见头部及下颌转向右侧,颈部无明显疼痛感,右侧胸锁乳突肌酸楚感明显,无明显恶风寒,无明显汗出,无口干,舌淡瘦,苔薄白,脉湍细。患者自发病以来,纳差,睡眠质量较差,二便正常。

C2-4颈椎棘突旁压痛(+),右侧颈屈肌群紧张,右胸锁关节高突。

X线査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向左侧弯。

诊断

痉挛性斜颈

痉证

治疗:毫针针刺治疗针刺患侧绝骨、足三里、阳陵泉、合谷、中渚、后溪、曲池、风池穴。以30号1寸毫针刺绝骨、足三里、阳陵泉、合谷、中渚、后溪、曲池,帮助患者转头向健侧,维持数秒后转向患侧,往复数次后将头部摆放正中位,留针30min后,取风池穴,以30号2寸毫针向对侧平刺1.5寸,强刺激30s,提针至皮下,转向鼻尖方向刺入八分,快速捻转,30s后出针。每日1次。

药汤剂口服首诊处方以葛根汤为基础加减。

葛根60g、桂枝20g、麻黄10g、白芍40g、炙甘草10g、蜈蚣6g、防风15g。

两剂,ml水煎至ml,每日两次口服,每次~ml温服。

3日后患者诉头部已可持续保持正中位20min左右,夜间颈部疲劳感减轻,脉细,舌淡,舌面干,纳可,梦多。

中药汤剂于上方加天花粉30g、党参30g,葛根加至g,白芍加至60g,去麻黄。煎服法如前。

6日后患者头部自由灵活,胸锁关节对称,患者自诉有疲劳感,脉滑,舌淡,纳寐可。仍予上述治疗,以期巩固疗效。

8日后患者诉无明显不适,时有汗出,脉滑,舌淡,纳寐可。未予针刺治疗,处方桂枝汤加减,桂枝15g、白芍15g、干姜15g、大枣20g、炙甘草6g、谷芽20g,3剂,以ml水煎至ml,每日两次口服,每次ml温服。

现患者颈部向各方向活动自如,随访1月未复发。

病例讨论

痉挛性斜颈属中医“痉证”范畴,可以葛根汤加减,方中葛根、白芍、炙甘草解痉缓急、舒筋止痛,桂枝、炙甘草可调和营卫,加麻黄倍通阳散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葛根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镇痛止痉作用;芍药对平滑肌和横纹肌痉挛也有镇痛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对葛根汤证治进行了部分阐释。

笔者经验葛根与白芍大量应用于“痉证”与小剂量使用相比疗效提高明显,蜈蚣治疗掣痛、挛痛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方面,于手足三阳经取穴,远近结合取穴,以五输穴为主进行治疗。绝骨穴为足三阳之大络,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有经脉相通。再者,肝主筋,筋脉拘急多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肝胆相表里,肝经发生病变,往往累及胆经,故取胆经之绝骨穴可治四经之病。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合穴,属土,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络、通达三焦、激发原气、扶正祛邪。

《难经》曰:“输主体重节痛”,《灵枢?顺气?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能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项痛不可仰俯,刺足太阳;不可顾,刺手太阳”。后溪穴为督脉手太阳之会,输穴,可活络安神、熄风止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五行属土,清热和营、降逆活络。风池为治风要穴,诸穴当中风池为局部取穴,针刺风池可舒达气血、祛风止痉。诸穴合用,共奏条达经气、活血通络、熄风止痉之用。

病例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孕妇宫内死胎

但引起腹痛却另有原因?

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病例!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63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