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排卵期腹痛是女性的一种生理性腹痛,发生腹痛的原因主要为排卵时卵泡及出血刺激腹膜引起。这种排卵性腹痛并不是每个女性都会发生,而是只有少数对疼痛比较敏感、排卵时卵巢裂口较大、出血量较多的女性才会觉得有腹痛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因排卵时卵巢裂口小,只有lmm左右,加之出血量又很少时,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排卵期,所以绝大多数女性感觉不到排卵期腹痛。排卵期腹痛和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诊断与鉴别诊断:女性出现下腹疼痛,多数是妇科疾病,也可能是外科病和内科病。因此,一旦出现下腹疼痛,应认真辨别疼痛性质,避免误诊。排卵性腹痛出现在排卵期,由于卵泡破裂所致下腹部胀痛感,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也无不良后果。排卵期腹痛大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主要是由于成熟卵泡分泌前列腺素,引起平滑肌收缩促使排卵,造成输卵管和子宫收缩而引起的腹部疼痛。排卵期腹痛通常程度较轻微,持续数小时至两三天不等,一般不需要治疗。需要指出的是,排卵期腹痛并不一定是排卵痛,如疼痛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医院就诊,排除其他原因(如盆腔炎、卵巢扭转等)。 1、盆腔炎和附件炎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疼痛在下腹部一侧或两侧,同时伴有白带增多。急性炎症患者表现为剧烈腹痛,并伴有发烧。 2、慢性炎症患者往往会出现隐痛、腰酸痛和坠胀感。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寒战、食欲不振、下腹疼痛、腰酸、白带增多等。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应让其保持卧床休息,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辅助治疗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发热明显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难忍时,可给予适当胃肠减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是低热、乏力、腹痛、腰酸等。对于慢性盆腔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特制重要促进肠壁的吸收,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再采用静脉给消炎药,抑制病原微生物,消除炎症。 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一旦输卵管和卵巢发炎,往往会株连到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最终会引起输卵管和卵巢附近的多处炎症。急性附件炎症状较明显,如发热、寒战、下腹剧痛等。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慢性附件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小腹坠胀和牵拉感,时轻时重,并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慢性附件炎的治疗较为困难,可采用生素配合抗炎药物结合治疗,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 病案分析及中医药治疗: 一、病案介绍 江某,女,24岁,未婚,工人。年7月21日初诊。昨日起腹痛,初始微痛,带下略多,今日腹痛剧,抽掣感,伴有腹泻而来中医内科就诊。大便常规化验检查未见异常,测体温37℃。苔薄,脉细。诊断为肠炎。治则:清热利湿,和里止泻。方药:①香连丸,每次6g,每日2次,服3d。②霍香正气片,每次4片,每日3次,服3d。药后次日腹亦不痛,腹泻亦止,余药未服。 二诊:年8月18日。近2日又感腹痛,腹痛如上月,但固定在右侧,腹痛拒按,去外科就诊,诊断为阑尾炎待排。治则:清热活血止痛。方药:红藤30g,败酱草30g,川厚朴6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鬼针草12g,生大黄(后下)6g。服药第2天即腹痛止,余药未服。 三诊:年l月20日。几个月来每次经净10d左右,即感腹痛,有牵拉感,身体不适,带下略多,伴有轻度腹泻,2d后自动消失,故而几个月也未就诊,今日特殊,腹痛持续不缓解,而来就诊。询问病史,此次月经本月6日,目前正值排卵期,系排卵期腹痛,苔薄,脉细小弦。治则:理气活血,温经止痛。方药:当归9g,川芍4.5g,牡丹皮、丹参各12g,香附12g,川棣子12g,红花9g,延胡索12g,桔梗4.5g,仙灵脾15g,桂枝4.5g,小茴香4.5g。服药后即刻腹痛止,嘱下月经净后5d就诊,继续服用上药,又治2个周期,病愈。未再出现排卵期腹痛。 二、病案分析 两次月经之间的腹痛称为排卵期腹痛,此即中医所指的姻缘期,两次月经之间就是由于经净后冲任脉衰少,血海空虚,渐渐至冲任旺盛,血海渐充盛,元阴充实,阳气内动,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腹痛。该腹痛可因热所致,亦可因寒所成,或血痪阻滞,或精亏血虚,故应辨证分析之。根据上述病案分析如下: 1.不效原因分析腹痛伴腹泻,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师,基本都着眼于内科诊治。尽管无发热,大便常规正常,初步诊断为“肠炎”腹泻,这是临床常见情况。因肠炎,病情又不重,所以仅用一般中成药,清热利湿,和里止泻即可。药后次日亦不再腹痛,一般人还认为是药后有效,殊不知排卵期腹痛也仅是1-2d就痊愈。二诊因腹痛剧,无发热,但血白细胞计数分类增高,故而去外科就诊,按阑尾炎诊治,给予清解活血止痛治之。腹痛虽愈,但几个月以来每每期中腹痛,与月经有关,患者亦发现此规律性而于妇科诊治。期中排卵时有的患者可伴有腹泻,有的会出现轻度发热,甚至血白细胞计数分类略升高,有的会出现赤带,这都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即使不用药,排卵期过了,腹痛自会消失。上述内、外科用药仅为治标而非治本,故腹痛则定时发作。 2.治愈病机分析排卵期因雌、孕激素水平不协调,此时前列腺素偏高,排卵时卵泡膜张力偏高,因而会腹痛。一旦卵泡破裂,卵细胞排出后,则张力消失,故而腹痛即止。此外在排卵时由于前列腺素水平偏高,可引起卵巢间质的平滑肌收缩,故而也会腹痛;再者前列腺素会刺激肠蠕动加快,故而会出现腹泻。中医认为在排卵期时阴、阳不协调,气血不和,气滞血痪,卵泡不易破裂故腹痛,故用理气活血温经止痛之法,加速卵泡膜的破裂,故而腹痛止。有报道,活血药如当归、丹参、红花等能使某些活性溶酶活性增强,促进卵泡破裂。另外温经补肾药,如仙灵脾、桂枝等能促进黄体生成激素增加,促进卵泡成熟,亦促进卵泡破裂,如此双管齐下,加速卵泡的成熟与破裂,故而很快就治愈了排卵期腹痛。此方非但治愈排卵期腹痛,还能提高受孕率,尤其对黄体功能不全者,收效更佳。 三、经验教训 1.知识全面,有利于病情诊断,患者来就医,医生多从自己从事领域范围内考虑病情。患者初始因腹痛腹泻而去内科就诊,内科医师就认为系肠炎;二诊腹痛拒按,又去外科就诊,外科医师亦从本科的范围中考虑诊断疾病。内外科的医生均未问诊月经情况,因而皆忽略了妇科病情。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不知病情,随便挑选科室。但医生应按照“妇人应问经带产”的特点来问诊。假如医师知识全面,不专从本科考虑疾病,就不会出现上述弊端,对患者会及早作出正确诊断。 2.举一反三,加强理论学习腹痛是客观存在的病情,围绕腹痛应进行鉴别诊断,内科、外科、泌尿科、妇产科等均可出现腹痛,各科之间的腹痛均各有其特点,肠炎腹痛腹泻次数多,除腹泻外还会有低热,大便常规检查有的会查出白细胞。阑尾炎腹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出现发热,外周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增加,上述二种疾病均无周期性腹痛,如有周期性腹痛应与生理特点联系分析,女性的月经就是规律地周期性子宫出血,排卵期腹痛就是周期性的表现,如果以腹痛为主证延伸联系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就能从中找出规律,根据疾病的性质来判断疾病。 3.中西结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病情是复杂的,有些病的诊断,需反复推敲、分析对比、深人探讨,中西医知识结合来逐渐认识病情的过程。就本案而言,其腹痛是在排卵期,此时阴、阳不协调,气血不和所致腹痛,联系现代医学知识,排卵期因激素水平不协调,前列腺素增高,刺激肠蠕动增加而腹泻,这种腹泻与肠炎的腹泻、水泻是不同的,排卵期体温略高是激素水平所致,尤其是与孕激素增加有关,孕激素有致热作用。所以掌握了中西医理论知识就非常容易理解。给患者解释清楚,通过合理的治疗,会加速疾病痊愈。 文献来源: 罗红.排卵期腹痛误诊为盆腔炎、附件炎探讨.中国医疗前沿.;7(16):61. 李祥云.排卵期腹痛.上海中医药杂志.;39(9):46-47. 鐧界櫆椋庡摢鐪嬬殑濂?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鍋忔柟鏈夊摢浜涘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