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肚脐眼的泥不能抠,靠谱吗镜头

时间:2023-3-6 12:10:3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小时候看着肚脐眼时,你是否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肚脐眼是从哪来的,又通向哪里?能进水吗?

当你跃跃欲试,准备用手指抠时,大人会立马制止你:“肚脐连肠,小心把肠子抠破了!”被吓到的我们,直到长大都不敢再抠肚脐眼。

肚脐形状特殊,有很多褶皱的地方,里面的泥、皮屑等成分就不容易出来。有些爱美的人,看是这样的状态,还总是无时无刻地用手去抠。全都清理干净了,以后就可以放心的穿露脐装,或者是其他漂亮的衣服了。

但你也会发现,这里面的泥很难抠掉。并且,在你每回动手扣的时候,都会感觉异常。

关于“肚脐眼”,你了解多少?

它是生命的通道,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存在,当我们在母亲的子宫怀孕时,我们不能直接呼吸、吃饭或喝水,所有的东西都通过连接婴儿肚脐和胎盘(母体)的“管子”交换。

肚脐是婴儿与母亲沟通的渠道,婴儿在母亲体内通过脐带吸收营养,婴儿在出生后,脐带脱落之后留下来的一道凹陷或者突出的疤痕就是肚脐。

而脐带就像是人体最重要的一条管道,它将氧气与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婴儿,同时又能把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肚脐一开始是连接着肠道的,但是随着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肚脐完成了使命,不再具有特别的生理功能。

肚脐在人体身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肚脐一般具有获得部分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供给人体内脏,有利于身体器官里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肚脐眼"其实就是肚脐的通称,医学生称"神阙穴",位于腹部正中线髂前上棘水平线上,直径约1~2公分,是人体惟一可以看到并可直接触摸的穴位。

从西医角度来看,由于肚脐是一个天然的疤痕,所以也成为许多手术的绝佳切口,如单孔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手术器械由脐部进入体内,创口就在脐部,术后康复快且更为美观。

如果你观察仔细,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肚脐形状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有的还会突出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宝宝出生的时候,为了少出血,助产护士会用夹子先封住脐带的两头,然后剪断,一截“脐带残端”留在宝宝肚子上。几个小时后,当夹子松开后,脐带残端会渐渐萎缩、变黑,在出生后一两个星期内脱落,留了一个“洞”,随着慢慢生长,萎缩,形成了肚脐。

肚脐眼的形状主要瘢痕修复过程有关,就像同样磕破手,留下不一样的疤痕一个道理。

瘢痕修复过程中,有些瘢痕组织长到和其他皮肤差不多高的时候停住了,有些被其他皮肤给拦住了,有些则就自顾自地往外长,想起来了才停住。而这是决定你肚脐眼是凸是凹,还是什么形状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皮下的这些瘢痕组织能长多高。

胖的人肚脐眼深一点,瘦人肚脐眼浅一点,肚脐眼只要不发炎,是不会引起任何疾病的。你的肚子经常痛,可能是别的原因,医院检查,找出病因,以便诊治。

老人常说肚脐眼的“泥”不能抠,靠谱吗?镜头放大,终于知道原因

因为肚脐是比较敏感的部位,虽然肚脐的功能已经退化了,但是内脏的反射神经还是存在的,用力抠肚脐会对反射神经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

肚脐附近的肌肉组织非常薄,而且非常脆弱,但毛细血管很丰富,如果经常用手抠肚脐眼,轻则破皮引发脐炎、出现发红发臭,重则导致腹痛或消化道不适。如果感染扩散,还会形成腹壁感染和脓肿,甚至引发腹膜炎。

其实,肚脐里的这些脏东西,是皮肤新陈代谢产生的皮脂、污垢,这些东西和表皮细胞混合后就会聚集到肚脐,再加上平时清洗的时候肚脐不容易清洁到,所以污垢比身体其他部位相对多一些。

为了进一步验证,科学家曾收集了60个志愿者的肚脐眼泥,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在倍显微镜下,黑泥呈现透明色,有点像头皮屑;

将显微镜放大到倍,可以看见一些像透明蚯蚓一样的絮状物;再将显微镜放大到倍,有许多像小蚂蚁的东西在动,它们便是存活在“黑泥”中的微生物。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在人类的肚脐里发现了个不同的菌株,其中近一半以前从来没见过,还有一些种类以前只在海洋中找到过

可见这些微生物十分原始,重要的是,肚脐眼里的细菌大部分是非致病的细菌,它们能相互制约,相互利用,达到一种自我平衡,所以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脐泥“

因此,我们无要过度紧张,其实肚脐里的“泥”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人体新陈代谢脱落下来的皮质、加上汗液的混合体,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如果过度清洁反而可能误伤一些有益菌体。

怎么正确清洗护理肚脐呢?

一、如果肚脐比较浅,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较深,那就用棉签涂点清水擦拭

二、单纯用清水冲洗还不能把污垢洗去,还可使用粘湿医用酒精棉签清洗肚脐眼内污垢,而且清洗后必须使用棉签之类吸水性强的物品把肚脐眼内的水吸干,以免留下"混合水"作为细菌孳生的温床。

三、肚脐对人体至关重要,因此平常一定要注意对肚脐眼的养护,尤其是不能受寒,注意保暖当处在空调房时,应该在肚子上盖一层薄被,避免冷风直接对着肚脐眼吹,否则很容易感冒。平时也要少穿露脐装,尤其是在比较寒冷的天气,更应该注意保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136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