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阁童年浮山记忆专注青岛故事

时间:2025/3/14 11:18:5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戴新阁:童年浮山记忆七十年代青岛的浮山很荒凉,山下大都是低矮的灌木和自然形成的稀落丛林,野草丛生,碎石满坡。山顶上是光秃秃的岩石,山脚下几乎没有人家,周围是空旷的田野,更没有现在的这些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记得那时我在台东人和路上小学,有一年秋天,学校里组织了一次爬山“拉练”活动,目标就是浮山。清晨我们从学校里整队出发,步行近两个小时,来到了浮山脚下,那时学生学军,长途步行“拉练”是常有的事。到了山下,我们稍作休息,就开始爬山,山坡陡度大约45%,没有明显的路,我们在沙土碎石的山坡上攀登。在爬山的路上,还做一些小游戏,如“找地雷”“寻情报”之类的。在一片欢歌笑语声中,我们很快爬到了山顶。登高远望,山下是辽阔的田野,远处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使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山顶上有七、八个山头,看起来一个高过一个。我们在山上吃过自带的午饭,又尽兴的玩了一阵游戏,如“攻山头”“捉迷藏”等,然后就开始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陡斜的山坡,令一些女同学望而却步,老师让我们手挽着手,慢慢往山下移动,有一个调皮的男生,一个人往山下跑,突然摔倒了,引起大家一片的惊呼,李老师赶过去,把那男生扶起来,当她看见男生的手时,突然惊叫了一声“啊!”“卫生员……快过来!”那时,学校里没有医务老师,老师让我这个小屁孩背着医药箱,里面放着一些药水,消炎粉(長药),腹痛水之类的,背着药箱似乎就成卫生员了。我赶紧跑过去,只见那男同学的手掌中有一个小窝,血不断地往外流,我急忙打开药箱,用药棉沾血,然而,血还在不停地流,我索性撕开消炎粉药包,给他洒了进去。血止住了,然后,李老师用纱布给他包扎好,我们搀扶着他下了山。医院做了处理,医生说:“幸亏包扎及时,不然麻烦大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对浮山似乎已经没有了印象,有时坐车经过银川西路,看见旁边那蜿蜒起伏的山峦,感觉颇为陌生,这就是浮山?直到我前几年搬家到了浮山脚下,才感觉这浮山原来是如此的熟悉。那天清晨,我从宁德路的入口处,一鼓气爬到了山顶,望着那一个高过一个的山头,抚摸着那盘踞山顶的岩石,这不就是我小学时爬过的那个浮山吗?只不过今非昔比,已大径相庭了。昔日那碎石漫布的山坡路,已修建起了层层石阶,一直通到山顶,与石阶相连的水泥硬化小路,通向另一个山头,山顶上绿色遍布,小树林郁郁葱葱。山下的田野几乎没有了,在以往空旷的田野上,矗立起许多高楼大厦,远处的大海没有变,还是那样与天相接,不变的还有那些饱经风吹雨打,依然盘踞在山顶上的岩石,它们见证了历年来,浮山的巨大变化。我漫步在下山的蜿蜒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人们在树林中晨练的身影,听着老人合唱团的歌声以及喊山的回荡声,心中产生一种温馨的感觉,市区里的山更能让人眷恋。智者见水,仁者见山,与浮山相伴也许是一种缘分,愿青岛的浮山,明天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152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