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引起的腹痛症状,我们也见怪不怪。也正因为大多数人腹痛的症状都是一过性的轻症,所以很少有人会重视。我们今天要看的这个病例也是因为腹痛,而原因,确没有那么简单。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发三个月前开始,患者肖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下腹间断性疼痛,由于程度较轻,医院诊治,可是半个月前,肖先生洗澡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下腹有一拳头大的包块,这可吓坏了自己。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做个腹部CT增强看一看。 CT做完后,肖先生肚子疼的原因找到了,我们可以看到肖先生左中腹部小肠外侧壁有个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向外凸出,大小约8.0cm*6.0cm*6.2cm,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其内可见一巨大囊腔,内可见气液平面,肿块外缘与周围肠管分界不清。但是肿块虽大,却没有肠梗阻的改变。放射科综合了肖先生临床症状及腹部CT的影像表现,因为看到小肠的了动脉瘤样扩张,结合其他的CT表现。认为很像小肠淋巴瘤。 后来肖先生做了手术,病理证实了放射科的诊断——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大B细胞型,生发中心起源)。 读到这,你可能会问,淋巴瘤是良性的吗?为啥长这么大了,肖先生才发现呢? 小肠淋巴瘤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包括腹痛、腹部包块、排便性状的改变、消瘦、不规则发热等导致了早期诊断的困难,正因如此,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肖先生,并没有在意,直至用手可触及包块,这才发现不对劲。 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5.0%,占全部小肠恶性肿瘤的10%~20%。小肠淋巴瘤的早期临床特点不典型,不易确诊,一旦发现就提示疾病处于中晚期,且治疗手段单一,治疗效果差。一般患者就医时往往已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肠梗阻、下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其中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穿孔病人的预后可能与其穿孔时的疾病程度有关,几乎所有在未缓解期的穿孔病人都在数月内死亡,在缓解期发生穿孔的病人在急诊手术之后仍然健在没有复发。另有文献指出,如果能够在患者出现穿孔之前进行肠段切除手术,会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在穿孔之后手术者与未手术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别。因此如果能够在发生肠穿孔之前明确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大部分都会累及到回肠,特征性表现就是病变肠段内局部积气以及动脉瘤样扩张。但很少表现出肠梗阻。增强扫描强化效果不明显。若患者主要表现是肠壁增厚,要将其与小肠腺癌进行鉴别。小肠腺癌在小肠近端好发,管壁形态比较僵硬,管腔容易呈现出向心性狭窄。淋巴瘤在小肠远端好发,病变肠壁一般能够保持一定程度柔软度以及扩张度,很少会造成肠腔狭窄以及梗阻,其常特性表现就是受累肠管会呈现出动脉瘤样扩张;小肠淋巴瘤的病灶一般比较光滑,肠腔周围的脂肪层经常存在,但是小肠腺癌的边缘大多都不规则,会向周围方向表现出侵润性生长。而小肠间质瘤则好发于空肠处,CT典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型肿块,其内部可见坏死液化灶,周围无淋巴结肿大;同时因其肿瘤供血丰富,故无论是动脉期还是静脉期增强扫描强化效果均较显著。另外,肠结核也是肠道疾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入侵并定植于肠道引发慢性特异性感染疾病,多见于回盲部,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表现,与克罗恩病、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相近。但是肠结核患者的发热、盗汗、纳差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而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血便、腹部包块、肠穿孔等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肠结核,提示这些症状可作为临床鉴别二者的主要依据。 小小的腹痛,大大的玄机,目前肖先生正处于术后化疗中,希望他能和病魔抗争到底。 (“放射科杨大夫”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本文首发今日头条。同时欢迎在悟空问答里“放射科杨大夫”,那里有杨大夫对各种健康问题的精彩回答。)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不复发的医院白癜风会诊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