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渡舟 姜元安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刘渡舟治腹痛腹泻案一则 孙某,女,60岁。左上腹部隐隐冷痛如掌大,每于子夜时分疼痛发作,丑时腹泻,完谷不化,有粘液如涕,或如烂柿,腹中雷鸣,出冷汗,纳食减少。经服胃舒平,酵母片及温胃理气等中药无效,病程已有三个多月,询知病证起于天寒食冷,因体阳虚弱,以致脾肾俱寒。先用附子粳米汤,服二剂后胃痛,肠鸣减轻。再诊时告知后背恶寒而疼痛,改用真武汤温阳利水,以治寒邪。 附子15克、生姜1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 二剂后腹背疼痛止,恶寒轻,腹泻未作。因左胁有时作疼,是寒邪犯于厥阴,于上方中加入吴茱萸15克一又服一剂而证消。 解说:真武汤,又称玄武汤。玄武为北方镇水之神,因本方有扶阳祛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真武汤,用于少阴阳虚有寒,水气不化等证,《伤寒论》说:“腹痛小便不利……此为有水气”,指出了本证的病机的关键所在。阴虚阳亢者多动风,而阳衰阴盛者每多动水,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阳虚动水,一般用苓桂剂进行治疗,如果病及于肾,阳气虚衰,心悸头眩站立不稳振振欲僻地,则必须用真武汤治疗。服用真武汤后,肾阳得温,而水气犹未能尽化,则又可能用苓桂剂温药和之。 本文摘自《经方临证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年9月一版一印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