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大便出血是因为哪些疾病呢

时间:2021-3-6 12:02:0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很多种肛肠方面的疾病都会出现大便出血症状,该怎么判断到底得了哪种肛肠疾病,我们就可以根据便血的方式、多少、颜色及是否伴有痛疼等症状综合分析,通过便血的这些特点判断到底得了哪种肛肠疾病。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需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便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及间歇性出血。

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如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呈鲜红色;若出血量小、速度慢,血被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为暗红色。粪便可全为血液或混合有粪便,也可仅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肛门滴血。

直肠、肛门炎症、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可破损肠道黏膜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使黏膜下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便血。

诱发便血的原因较多,其中下消化系统疾病与便血关系密切,如痔疮、结直肠癌、肛裂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也可诱发便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便血的主要病因,急性下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便血的主要表现为黑便、鲜血便,可伴里急后重感。便血患者应积极就诊后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

一:痔疮便血的特点是什么?

痔疮便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时发生,有小肿块由肛门内向外脱出,并有鲜血滴出或喷射状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内痔出血常常无痛,一般无里急后重和疼痛,常有便秘症状。

二:肛裂便血的特点是什么?

排便时出血,伴肛门疼痛,出血量少,色鲜红,有便秘病史,青年人多见,局部检查时可见肛管裂口,多数在后正中或前正中。

三:结直肠癌便血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症状是肠道出血或肠梗阻。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长期少量失血所致贫血多见。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或两者并存。肠镜探查可见粘膜下有大的扩张静脉。

四:伴随症状

便血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1、伴腹痛:慢性反复上腹痛,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或伴有黄疸者,应考虑胆道出血;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等。

2、伴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3、伴发热: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也见于部分恶性肿瘤,如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

4、伴全身出血倾向: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伴皮肤改变: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6、伴腹部肿块:便血伴腹部肿块者,应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肠套叠等。

五:调理与护理

1、饮食调理

出血期间禁患者进食。

出血停止24h后严格按照先流质后半流质再软食的顺序饮食,忌食过冷、过热、酸辣刺激性以及油炸粗糙坚硬的食物,禁忌烟酒。

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指导其多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日常护理

活动性出血期间应禁饮食,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动脉泵入止血药物时,应保证不间断、持续泵入。

待病情平稳、大便转黄,可嘱患者进食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然后正常饮食。

早期识别休克情况,如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心跳加速、焦虑、呕吐、恶心等症状可能为休克早期,如出现脉压差降低、血压下降、情绪焦躁、无尿等情况需报告医生予以预防性治疗。

识别再出血征象,如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咽喉发痒、恶心、肠鸣音亢进、腹胀等不适,需及时予以预防再出血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by/99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