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进来一个小病人,7个月,一周前腹泻,2天前至今大便未解,阵发性的剧烈哭闹。好爸不敢怠慢,开了B超,结果是:肠套叠。 其实,肠套叠虽然诊断明确后属于外科治疗,但是,内科医生对于肠套叠的熟悉程度可能不亚于外科医生,曾经在一个夜间门诊班内,好爸碰到过2-3个肠套叠病人,而好爸的一个好朋友,他的小孩也因为肠套叠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肠套叠症状往往不典型,误诊率很高,而误诊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是内科医生门诊时的头等大敌。今天好爸就跟大家来介绍一下肠套叠的相关知识。 1 病因 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充血、水肿。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2岁儿童也不少见。 常见病因: 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2、回盲部局部解剖因素: 3、遗传因素:肠套叠家族史 4、肠道感染: 5、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2 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很容易误诊,以下是肠套叠最常见的一些表现: 腹痛:小年龄阶段婴幼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无法安抚,病程长者可能出现萎靡不振,大年龄幼儿可诉腹痛,较剧烈,表情痛苦。 呕吐:肠套后由于肠道不通,不久会出现呕吐,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 便血: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腹部肿块: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但是需要临床医生有丰富的经验。 大便不解:急性肠炎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不解,需要警惕肠套叠,平素规律大便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不解,也需要警惕。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肠套叠的表现往往不典型,如果具备上述任何一个症状,医院就诊明确。 3 诊断及治疗 肠套叠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多数肠套经过B超即可明确,好爸在诊治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宝宝在当地B超检查提示肠套,医院检查就正常了。其实也是正常的,有一些肠套是完全有可能短时间内自行解套的。但是,多数肠套叠是需要外科医生处置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保守治疗(空气灌肠及钡剂灌肠),少数保守治疗无效的,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提醒宝爸宝妈们的是,如果肠套叠没有及时诊治,可能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如果您的宝宝出现类似情况,需及时就诊。 本文作者:张鑫 责任编辑:pady.w图片来源于网络 ↓↓↓↓阅读原文直达好爸公益问诊平台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