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腹痛难受改善产后便秘势在必行

时间:2021-11-19 10:57:1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产后便秘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次数不少但粪便干燥、排出困难。

多与产后腹壁松弛、排便动作相关的肌群紧张度下降、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导致肠蠕动减弱等因素有关。常常会导致产妇生理不适和心理紧张,出现腹胀腹痛、头晕、恶心等临床表现,并引发痔疮、脱肛等后遗症。

产后便秘的发生与妊娠和分娩过程导致的结肠、直肠、肛门等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有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与排便有关的组织结构。

01

肛门括约肌

肛门括约肌由两层肌肉构成,外层为肛门外括约肌,它是骨骼肌,为随意肌;内层是肛门内括约肌,它是不随意的平滑肌部分。

▲肛门内括约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它自动张开,协助排便。

▲肛门外括约肌像一个U形环,使肛管紧闭。在产生便意时,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就可以通过收缩外括约肌来闭合肛门,控制排便。

02

耻骨直肠肌

耻骨直肠肌是从前方的耻骨联合处,绕过尿道、阴道外侧,在肛管直肠连接处后方,左右两侧肌肉合成U形,将肛管直肠结合部向前上方牵拉,形成肛管直肠角。

正常的肛直角是控制排便的重要因素。耻骨直肠肌平时呈收缩状态,肛直角小,不会让大便“一泻千里”;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放松,肛直角增大,肛门直肠开放促进排便。

03

肠蠕动

除此之外,正常的排便还需要正常的肠道蠕动功能,指的是结肠的集团蠕动。它对粪便的快速前进、引进排便反射、维持结肠正常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肠蠕动一般出现在早晨起床后和进餐以后,晨起后由于体位的改变而刺激胃肠道运动,早晨进餐后引起十二指肠—结肠反射,肠蠕动像波浪一样,一波接一波。肠蠕动慢往往会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的表现,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产后的妈妈容易出现便秘呢?

在怀孕之后,因为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孕激素增多,会让子宫的平滑肌松弛,同时降低了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容易引起便秘。

随着孕周期增加,子宫不断增大,盆底肌、腹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导致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驰。腹直肌分离了,腹压减弱,肠道的蠕动减慢,造成便秘。

而孕晚期之后,很多孕妈妈不敢用力解大便,总担心会导致流产,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导致便秘。

当排泄物长时间滞留在肠道中,随着水分被分解吸干,排泄物变干燥,就很容易形成便秘的恶性循环。

孕妈妈在分娩之后,加重了盆底肌的损伤,盆底肌无力,腹壁松弛无力,腹压减弱,导致排便无力。加上产后卧床休息过多而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

顺产的妈妈会有会阴部的侧切、撕裂伤口,剖宫产的妈妈腹部有切口,都会导致排便时用力受限,排便困难。

而孕期没有发生便秘,产后突然出现便秘的情况,要警惕阴道壁膨出的问题,这是很多产后妈妈出现便秘的重要原因。

由于怀孕和分娩,盆腔的肌肉、筋膜、韧带处于过度拉伸状态,部分盆底支持组织发生损伤撕裂而变薄变弱,使盆底“吊床”样支持结构松弛,导致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膀胱脱垂和直肠脱垂。

阴道壁膨出分为阴道前壁膨出和后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常常伴有直肠膨出,此时直肠像一个布兜一样向前向阴道方向突出,导致大便排出困难。

而当便秘出现时,由于过度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盆底肌损伤,加重阴道壁膨出,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

部分产后妈妈由于盆底损伤,盆底肌痉挛,耻骨直肠肌和肛门括约肌过于紧张在排便中不能放松,导致出口梗阻,发生排便费力、排便困难,甚至引起肛门疼痛。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有研究数据显示,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慢性便秘的发病率约28.9%,而慢性便秘也是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慢性便秘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乳腺疾病、老年痴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部分便秘与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等有密切关系。

预防产后便秘的方法

01

调整饮食

产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产妇应当调整饮食习惯,多吃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芹菜等绿叶蔬菜,多吃富含水分多的水果如雪梨,多食能够促进肠蠕动的食物如香蕉、蜂蜜等,多喝汤以润滑肠道,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忌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02

排便姿势

排便选择蹲厕其实是最好的。

现在居家大多数是马桶坐便,正确使用马桶的姿势应该是:借助小板凳,让脚踩在上面,使膝关节高于髋部,腰背挺直,身体前倾,以35°角蹲坐。

35°角蹲坐是最自然和科学的排便姿势,此时耻骨直肠肌最放松,肛直角增大,肛门口打开,排便效果达到最佳。

03

产后康复操锻炼

除了食疗之外,一些适量的、力所能及的运动不仅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产后便秘,还能够尽早的使身体恢复到孕前的状态。

医生可以指导产妇做一些简易的产后康复操来增强腹肌和臀部、腿部肌肉力量,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交替屈腿运动

猫式伸展运动

臀桥运动

04

凯格尔运动

产妇平卧在床上,双腿屈曲,做收紧肛门、阴道和尿道的动作,每次收缩保持3-5秒,然后放松休息5秒,反复进行,可30-50次为一组,每天3-4组。

整个过程注意保持呼吸顺畅,不要憋气,同时除了盆底肌收缩身体其他部位保持放松状态。可以根据产妇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和收缩强度。

凯格尔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因妊娠和分娩造成的盆底肌损伤早期恢复,增强肛提肌收缩和盆腔器官的活性,促进肛门直肠的收缩和放松运动,利于排便,同时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05

电刺激促进肠蠕动

产妇经过妊娠分娩后腹直肌分离、腹壁松弛,消耗大量体力导致肠蠕动减慢,造成腹胀和便秘。利用仿生物电刺激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减轻腹胀。

同时产妇配合做腹部自我按摩,平躺仰卧在床上,双腿屈曲,双手搓热后,左手放在肚脐左侧,右手放在肚脐右侧,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每次5~10min,每天做3-4次。

06

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盆底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恢复正常的排便肌群的功能,能有效降低外括约肌的静息电位和纠正病理性外括约肌矛盾运动,恢复肛门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舒缩的协调性,改善排便。

虽然生产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产后带来的便秘更是让妈妈们难受,严重影响宝妈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便秘势在必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jbzd/123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