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中火 年 2月25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 经方辨证问诊单: 所在省市:广西桂林 职 业:个体 婚 否:已婚 性别,年龄:男,41 现在主要症状: 今年元月份,因年心情压抑,感觉右上腹不适,肝区按压有痛感,刚开始以为是阑尾炎,吃了薏仁败酱散。 后来找中医把脉说脉弦,肝气郁结,开了柴胡汤加减,但吃完后稍微缓了几天后又复发比原来更难受。 期间又找了几名医生,吃过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白虎汤,逍遥丸,乌梅丸等药。 元月份至2月初几乎每天都反胃呕吐,引起了左腹也有痛感。 现在左右腹都隐隐痛,少腹有胀的感觉,特别是右肋下肝区按压有轻痛感,夜间睡觉向右侧卧时十分不舒服,白天久座时也难受,而且时常引起胃痛,如果痛时吃的饭一般晚上都要全部吐出去才舒服一些,因此期间大便很少,很臭很黑。 痛时引起两边腰痛,身上无力,手脚冷,医生说我的肾也虚,我还有一直耳鸣的现象,安静时一直能听到滋滋的声音。 前段时间天冷,我不小心着凉又患了感冒,现在还咳嗽,吐白痰,现在只是干咳比较多。 现在我比较怕冷,前几天我做了火疗,主要是治疗胃寒和肾虚,每次药都能有一至两天的缓和期,但过后又隐痛,一直未见好转。 前两天看了水中火先生您治疗脐周围腹痛的病案,于是我就按方自已抓了大黄牡丹汤,也泻了,但昨晚腹部又不舒服,后腰也一直酸痛,特别是右后腰。 今天变得难受了。 主症特点: 肚子饿时变得比较难受。 现正在服用的药: 今天没有服用任何药。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年12月中旬。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年2月。 发病的时辰: 主要是下午和晚上比较难受。 发病原因: 肝气郁结。 面色: 青,无光泽 眼象: 白睛色青,?有干涩 出汗情况: 少汗,活动时出汗 部位: 半身汗 耳: 鸣,左,右,一直听到滋滋声 目: 干涩 口: 有无异味,喝白开水时有咸味 呕吐: 呕吐为未消化食物,2月份几乎每天都要吐,3月份就没有这种现象了 鼻: 早上起床时有不通的现象 咽: 微痛,咳时吐白痰 胁: 肚子比较痛时会使右肋也会隐痛 腹: 胀,痛,喜热,有时有肠鸣音 胃: 痛 手: 凉,左,右 腰: 酸,胀,左,右 足: 凉,左,右 饮: 多,喜冷饮,喜辣 食: 少,喜米,喜面,喜粥,厌油腻 睡眠: 少,平时易困倦,不易入睡,醒后入睡容易 大便: 2天1次 小便: 量多,颜色黄,通畅,夜尿繁多 房事: 近段时间无,5年手淫史,不遗精 身体有如下哪些症状: 怕冷,咳,有痰,乏力倦怠,少气懒言,早泄,思虑。 过去曾服过的药物及疗效: 生姜泻心汤,大黄牡丹汤,能缓解但不能根治。 QQ问诊: 日期:-03-18 患者19:49:40 水先生,晚上好,状况如下: 现在后腰有些酸痛,腰的右边端也有一阵阵痛,右腹沿肋下肝区有按压痛,吃完饭后有反胃现象,胃脘也有些胀痛,耳鸣现象仍存在,口很淡,昨天和前天晚上因腹痛又都吐了。现在又开始吞口水了,估计今天晚些时候又要吐了。就是右腹一痛时就容易会引起反胃的现象。 水先生22:02:04 大便正常吗? 患者22:02:37 今天拉了很多,肚子都清空了。 大便一开始成形,后面就比较稀了。 早餐吃的热馒头鸡蛋和温开水,中午吃了小米粥和炒青豆甜豆洋葱,晚餐吃了干饭和甜豆炒小肚。 水先生22:06:02 鸡蛋,小肚,那些豆类都是难以消化的。 患者22:06:54 哦,那我只能煮些肉稀饭吃吗? 水先生22:07:18 米饭也可以吃。 患者22:07:57 炒肉片可以吃些吗?要不然没有力气感觉。 水先生22:08:16 可以吃。 患者22:10:09 胃脘处揉搓时能听见水声,还有沿右下肋按压总是有痛感,偏右端一阵阵的痛。 水先生22:12:29 处方:大黄附子汤 每日1剂,连服3天反馈。 患者22:14:13 好的,谢谢先生。 日期:-03-21 患者20:00:52 水先生,晚上好,三剂药已吃完,病情已有较大的改善。还存在的一些病况如下: 还偶尔有些反胃,小腹有时会胀痛,后腰和中上腹有时会阵痛,右腹肋下按着已没有原先那么痛了。大便也感觉比较正常了。胃脘有时会有些水声。 水先生20:03:11 继续服用3天。 患者20:13:51 嗯,好的。 日期:-03-25 患者9:56:14 水先生,您好,现在还偶尔有一些反胃,耳朵总是能听见一些滋滋的耳鸣声,原来的感冒一直没好完,鼻子有一点塞,偶尔有些干咳,头有时有轻微痛,后腰偶尔有些痛,腹部的疼痛已基本没有了,呵呵,终于不难受了,谢谢水师。 接下去还要吃些什么药巩固吗? 水先生9:56:48 你如果继续受风,受凉感冒就难得好。 可以继续服用2天。 患者9:57:33 我腹痛是什么病呀,那么难治?痛了我有四个月了,终于被水师治好了。 水先生9:59:44 那以后注意别生气,别乱吃东西。 水中火: 患者使用的是《金匮》大黄附子汤。 仲景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十五) 大黄附子汤方:生大黄9,熟附子9,细辛6。 组方所依据的理论是《汤液经法》五除里面的咸辛除滞。 此外,张仲景三物备急丸只用巴豆、干姜、大黄三味药。其中大黄味咸,巴豆干姜味辛,也属于咸辛除滞的运用。 坛友互动: 先生,此案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患者有胁下偏痛。 水师可否评论一下此证案用吴茱萸汤是否可以? 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咸辛除滞,吴茱萸汤不能除积滞。 请问这个案例可以用大黄水送附子理中丸吗。 不可以,丸药作用不及汤药。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