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患者,女,59岁,因“左上腹胀痛3年”于年10月就诊。 问诊患者3年前,患者因情志不畅出现上腹部胀痛,伴嗳气反酸恶心欲呕,无呕吐胃内容物,食欲不振,余无异常,自服“制酸剂、保护胃黏膜要及理气中药”后(具体不详),症状反复发作,餐后及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空腹时症状减轻。1医院行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呼气试验阴性。患者未予重视,未进行治疗,现左上腹部胀痛疼痛一直持续未缓解。现症见:神清精神差,烦躁易怒,上腹部持续性胀痛,疼痛可忍受,伴嗳气反酸,恶心欲呕,口干口苦,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无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无胸闷胸痛,无中下腹疼痛,无腹泻,纳眠差,解黄色成形软便1次/日,小便正常。 体格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浅表淋巴结、五官、心肺检查均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左下肢内侧压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暗红有齿印。 辅助检查外院上消化道钡餐示:胃黏膜粗糙,蠕动缓慢,无器质变化。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充血水肿,斑片状糜烂,少量胆汁返流。肝胆胰脾彩超未见异常。肝功能检查无异常。 诊断西医:慢性胃炎;中医:胃脘痛(肝气犯胃型) 治疗中医辨证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则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遂以左胁下以大包穴为中心,施以刮痧治疗,配以针灸太冲,足三里,冲阳穴以疏肝理气降胃。术后可见紫红色痧斑,针刺过程,嗳气增多,但左上腹胀闷感明显减轻,感头目清利。后予气滞胃痛颗粒口服以疏理肝气,和胃降逆。 随访1周后,患者复诊,诸症好转,上腹部胀痛及嗳气反酸明显减轻,食欲好转,无明显头晕乏力,睡眠好转,双目视物清晰。继续服气滞胃痛颗粒配以补中益气丸后随访再未复发。 专家点评——黄恒医院脾胃科主任 诊断方面:本病案诊断思路清晰,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诉就诊,除考虑胃部疾病,还应排除肝、胆、胰疾病。患者经胃镜及超声检查诊断明确,中医除应用八纲及脏腑辨证外结合经络辨证是其特色。中医诊断为胃痛,中医证型除了肝气犯胃外,患者还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烦躁,睡眠不佳,口苦口干,舌暗红有齿印的表现,因此,证型除考虑肝气犯胃外,还应注意肝胃郁热,气滞血瘀。 治疗方面:予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和胃与刮痧、针灸等外治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诊治这类疾病中推广应用。 (本病例由山东省招远市道头中心卫生院李洪江李秀梅提供) 本文已于《全科医学论坛》刊登,回复“”查看往期专题。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